红海-苏伊士运河航道是中国和亚洲诸国通向欧洲的主要航道,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。受此影响,亚欧等航线运输市场运价受影响最为显著。12月22日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报1254.99点,环比增长14.8%,达到今年全年最高点。据报道,截至12月21日,每个40英尺长集装箱均价已经从2400美元上涨至10000美元。(查看海运网文章:运价达10000美元!一周翻四倍!绕行船舶313艘、420万标箱,货值突破千亿美元)
就在马士基宣布重返红海航道的两天前,这家航运巨头预计红海的混乱局面将持续数月。
航运巨头们停航红海已超过一周。随之而来的,是集运市场出现了一股“绕航潮”。12月19日,马士基宣布计划放弃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路,公司所有航行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商船,全部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。之后,多家集装箱航运公司跟随马士基的做法。通过红海、亚丁湾的集装箱船急速减少。
但就目前看来,航运公司跟随复航也并非易事。对于它们来说,航道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。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高级市场分析师郑静文表示,目前其他班轮公司都处于观望的状态,毕竟虽有多国军舰护航,但能否震慑也门胡塞武装还是未知。而且很多船舶已经开始绕行了,想即刻恢复红海航线也不太现实。
据央视新闻报道,尽管美国此前高调宣布已经有20个国家加入所谓的“红海护航联盟”,但截至目前,西班牙、意大利和法国都明确表示不愿在美国的领导下行动。而剩下的国家大都只愿象征性派出少量人员参加,还有至少8个国家要求匿名。
亚欧外贸业受阻
袭击事件的发生,不仅导致绕航好望角商船运费的提升,之后商船重新进入红海、亚丁湾航道,甚至是其他航线,运费也面临飙涨。
有物流业内人士称,红海断航危机刚刚开始,东亚的所有西向航线订舱均已受限,包括到中东、红海、北非、黑海、地中海东部、地中海西部以及西北欧等区域。
自12月18日起,多个航运公司为降低风险,均通知红海全部暂停订舱操作,坚持“不订不改不换”,叠加春节前一般为出货小高峰,市场消息称1月舱位由于货运需求积极,整体维持偏紧态势。
由于绕行成本高、其他海运航线舱位紧张等原因,不止一家航司宣布收取附加费。有货代认为,明年初的航运价格可能会涨一倍以上。
此外,保险费亦显著增长。进入红海南部或亚丁湾航线的商船需要额外购买战争险,目前,航经这一区域的船舶保险费用已经飙升。显然,增加的保费最终会向航运下游层层传导,首当其冲的就是外贸商家。
“对于外贸人来说,费用上涨并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,他们更关注如何解决货物运输。”郑静文表示,在中国,工厂春节停工前会有集中出货的需求,但受到红海事件的影响,厂家和供货商会想提前出货,避免供应链时间的延长,另外,一些较大的贸易商也因危机出现补库存的需求,在这种情况下,中欧班列算得上是一个较好的运输替代方案。
有货代向媒体表示,红海事件下中欧班列业务咨询量高了一倍以上,现在有些班列已经爆仓订不到了。中欧班列价格虽略高于航运,但速度更快。以到德国汉堡的货物为例,航运一般需要28天,如今绕行需要再加10天,而中欧班列到汉堡只需要17天。
按照最新的船舶绕行情况来看,海运运力损失大概在7%,因此总体会对供应链造成影响,主要体现在交付期延长以及运输成本上升。最终运输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对于运到欧洲的货物来说,价格约会有10%到20%的涨幅。
标普全球市场财智供应链研究主管克里斯·罗杰斯认为,红海危机下运输影响最大的行业是汽车业,亚洲约40%的进口汽车和约20%的汽车零部件,通过这条航线运输,这些货物都会延迟交付。
本次红海事件影响偏短期,随着局势逐步回暖,对长期供应链影响或有限。